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标题: [原创]晋祠 [打印本页]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7:55:00     标题: [原创]晋祠

[以下文字资料引自百度百科]

山西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7:57:00

 关于晋祠的故事,说来话长,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472 ——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7:58: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7:59: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8:02:00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8:04:00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6 18:06:00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作者: 抚红叶    时间: 2007-9-27 09:19:00

还有没有啊
作者: 吻艳兰    时间: 2007-9-27 09:22:00

改建了很多次吧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03:00

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便是晋祠了。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04:00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侯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座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 越受到中外游人的亲睐。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08: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26:00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35:00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7 11:03:33编辑过]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37:00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

    穿过对越坊及
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始建于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大殿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献殿于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宝。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39: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45: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46: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0:48:00     标题: 石雕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01:00     标题: 三晋名泉与水镜台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殿楼建于明代,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这种形制国内极为罕见。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唱戏是祭祀活动和庙会的重要内容。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大都在水镜台上进行。每逢唱戏总是观众踊跃,特别是七月初二圣母生日那天,前来看戏的更是人山人海。离戏台较远的观众能不能听到演员的唱腔和道白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想到了一个理想的扩音办法,那就是在台前两侧各埋下4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从而把声音传向较远的地方。据说,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大瓮扩音的原理,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就是利用了声音共振以及声音沿固体的传播速度快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原理。 

    
水镜台在1952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80年又进行了彩绘。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参观水镜台时,产生了一个愿望,即在水镜台上唱一出京戏。令人遗憾的是梅大师这一意愿未能实现。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05:00     标题: 还是一些石雕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08: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10:00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16:00     标题: 亭台楼阁

 




作者: 走南闯北    时间: 2007-9-27 11:20:00     标题: 坤厚载物

 



作者: 抚红叶    时间: 2007-9-29 10:34:00

喜欢**古建筑,很有自己的风格[em04][em04][em04]
作者: 大鱼儿    时间: 2007-10-12 16:32:00

叹服

龙盘旋着柱子的那几张 鲜活


作者: 好心情    时间: 2007-10-14 13:01:00

看来山西还真是一个历史悠久,很有传统文化的地方啊.

[em06][em01]


作者: 悠游自若    时间: 2007-10-19 09:46:00

拍不完的古建筑……

 

[em01][em01]
作者: 开到荼靡    时间: 2007-10-31 10:53:00

这么详细的介绍!想不支持都不行!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202.91.247.138/)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