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罗·迪马里尼斯/美国+雷比卡·卡明斯/美国/澳大利亚
作品:光雨(Light Rain) 类型:互动装置
介绍:保罗·迪马里尼斯1948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现居斯坦弗。雷比卡·卡明斯1957年生于道奇堡,现居西雅图。
这是一件观众可以直接参与的互动作品。在户外安装一个喷泉装置,晴天有阳光的时候,会在旁边出现一道彩虹。远比产生的彩虹原理复杂的多的是,观众拿着艺术家提供的雨伞,当雨伞位置移动时,水滴落在伞上就会发出声音。
迪马里尼斯被认为现今最重要的声音装置艺术家之一。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展览:如巴黎的媚俗展,德国林兹的电子艺术节,东京ICC多向通信中心等。曾获得过美国国家艺术赞助基金会(NEA)的视觉及音乐类别的补助,以及吉根海姆基金(the John Simon Guggenheim Foundation)和洛克菲勒基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支持。
从1971年便开始研习电子创作,迪马里尼斯的大部分作品是通过电脑对声音进行加工及合成。其早期作品《爱迪生印象》(The Edison Effect)用激光扫描过去的老照片,再利用了光学和电脑制作出新的声音。
2005年9月参加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的作品《火鸟》(Firebirds)是将数个精心设计过的火焰一字排开放进鸟笼里,用电子讯号来调整火焰,产生音波进而成为扩音器,在鸟叫声中放送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声音: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罗斯福,象征人死后生命。文化反思与反讽的意味深长,科技的运用更具巧思。与参加本届上海双年展颇为相似的另一件作品是他在1998年创作的《雨之舞》(Rain Dance),有20股细流从观众上方落下,落在观众的雨伞上时会创造出各种音乐和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