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无关风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版画下的大清帝国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1#
发表于 2006-5-26 16:51:00 |只看该作者

八抬大轿

根据斯当东《英使觐见乾隆纪实》记载,他们刚刚入住承德,同一天清国官员两次造访。一个是代表阁老和中堂向特使问候,另一个是皇帝的钦差。从礼仪上看,这位官员乘坐的是四抬大轿,随员不多,还算轻车简从,所以画的应是礼部派来的低品级官员,是和申的代表,不象乾隆皇帝的钦差大臣。

  在**,“坐轿子”是士大夫人生最高理想之一。人所谓:“戴它一顶帽,刻它一部稿,娶它一个小,坐它一座轿。”可是在外国人看来,**人喜欢乘轿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多少年来,许多从没有到过**的西方人,都知道**有一顶不人道的轿子:驱使苦力,用病弱轿夫的腿脚搬动肥胖官员的躯体。19世纪很多来华游历者,看到**的黄包车、人力车和轿子都觉得不舒服。

  乾隆以来人口过剩,**苦力的价格实在便宜。到处是多余的劳力,帮人抬轿,仰人鼻息,没有什么尊严。清朝官员出行,雇佣大量苦力,前呼后拥,在街上吆喝扰民。情况如画面描述的这样:前面有人鸣锣开道,两旁有人驱赶围观百姓,防止有人拦行告状,随行还有总管,那位在画面中走在前面,登门递上名帖,通报主人姓名的人。官员们喜欢这顶轿子,已经超过了它的交通工具的功能。有资格坐一顶官轿,为皇上办事,在街上吆五喝六,是社会身份地位的标志。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2#
发表于 2006-5-26 16:51:00 |只看该作者
八抬大轿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3#
发表于 2006-5-26 16:51:00 |只看该作者

乾隆与小斯当东

1793年9月2日,英国使团从北京出发,到承德觐见乾隆。根据英方的记载,京官出身的大学士和中堂比较友善,同意免除叩头礼。而另一位大学士,曾任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则比较傲慢。英国人认为这是他一贯在边疆平定边患,特别是在福州和广州见惯了英国捣蛋商人的缘故。

  福安康把英国人视为一个侵略成性的民族,不能给以任何鼓励辞色。和中堂似被其说动,特使觐见皇帝必须无条件行属国使节的叩头礼。英国人只肯吻帝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谈判很紧张,但基本保持着对话气氛。清朝君臣始终忍着,没有把他们轰出热河行宫。最后双方互给面子,英使觐见以单腿下跪了事。

  9月17日是乾隆的生日,各国使节来热河献礼祝寿。乾隆很高兴,据说英国副使斯当东12岁的儿子小斯当东在路程中跟耶稣会教士学会了汉语,会见那天在殿前和皇帝随意交谈。高兴之余,乾隆把自己腰间的荷包和翡翠送了他。两件御珍至今还收藏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里。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4#
发表于 2006-5-26 16:53:00 |只看该作者
乾隆与小斯当东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5#
发表于 2006-5-26 16:54:00 |只看该作者

直隶通州观象台

观象台古称“灵台”。自有制度以来,**一直在“天下之中”的“中土”设立灵台,观察星象。元、明、清三朝帝王都是在京城设立观象台。只是朱明王朝开国后,洪武皇帝一度在南京建立首都,曾把元代遗留的观象台迁往南方。燕王永乐篡位后,观象台又被迁回北京。赖特说,这里是位于直隶通州的观象台,是清朝官员用来观察天文的地方。**皇帝负责“普天之下”的人神共通,通过星象变化来揣摩上天意志,掌握祥瑞灾异。

  利玛窦来华后,经过明末和清初欧洲耶酥会传教士的辅导和传授,**的数学和天文学水平大为提高,观象台的设施工具之完备,在清朝达到了顶峰。由于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耶酥会士积极参与清朝的钦天监及观象台建设,他们在西方受到很大的压力。罗马教廷收到各国天主教会的控告,指责教廷派出的传教士在**为皇帝的个人事业服务,参加**性的“迷信”活动,与他们传播基督福音信仰的使命背道而驰,控告者认为:传教士到东方去,本来是与“星相学家”作斗争的,为了迎合**皇帝的私人目的,堕落为星相学家。为此,教会曾酝酿将汤若望革除教职,结果在欧洲引起极大争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也发表评论,为之辩护。看来,北京**皇帝的观象台为远在欧洲的西方人广为所知,十分关心。

  阿罗姆的这幅画可能是根据另外来源的观象台图稿画出的,它表现的不是观象台上面的设施情景,而是台下面钦天监和观象台的官员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这一部分就附属在高台的下面,也是皇家建筑,非常讲究堂皇。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6#
发表于 2006-5-26 16:55:00 |只看该作者
直隶通州观象台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7#
发表于 2006-5-26 16:58:00 |只看该作者

剃头摊子

剃头,在清代是一项重要的营生,一个大行业。清朝的男人在后脑勺留一条辫子,额头到头顶的半月形一大片地带是要整整齐齐地剃去的。19世纪的**还没有那么多男人过早谢顶,剃头摊的生意故而非常得好。

  清人的辫子,是19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奇观。在美国的广东华侨不剪辫子是因为害怕倘若剪了去,死后的灵魂就不认自己的躯体,不跟棺材回广东乡下老家了。

  然而,清初南方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头发,却拼死了多少条人命。意大利耶酥会士卫匡国(1614-1661)正在**,他以外来者的眼光,见证了江南民众是如何抵抗“剃发令”的。在著名的《鞑靼战记》中,他写到:满洲人未遇抵抗轻易地占领了杭州。但当他们宣布了剃发令之后,士兵和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城市,还打到了钱塘江,杀死了许多鞑靼人。江南人反清并不是为了拥戴和恢复明朝皇帝,而只是想按自己原来熟悉和热爱的方式生活下去,他指出了明末江南人反清的根本原因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8#
发表于 2006-5-26 16:58:00 |只看该作者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9#
发表于 2006-5-26 16:59:00 |只看该作者

大运河旁

乾隆皇帝允许英国使节们从大运河返回南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决定。让英国人沿途经过直隶、山东、江苏和浙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大清帝国的腹地,它的肝腑内脏全部袒露给外国人看。马嘎尔尼使团在**的时候,正是龚自珍揭露的“戮心的盛世”,外表虽然光亮,内囊却已腐朽,很不耐看。有学者常说乾隆保守,从这点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缺乏自信的“闭关主义”者。他很开放,愿意把“康乾盛世”展示给英国人。只是乾隆老而无知,他忘记运河上通常不是皇帝多次“南巡”的辉煌样子。当年沿河官员多方搜刮,百般粉饰,才造出沿河的歌舞升平。到1793年,清朝内部已经腐坏,运河上民众的贫困状况化再多的钱也难以遮盖。

  由于和**通使的失败,没有获得通商口岸,没有能够公使驻京,马嘎尔尼勋爵回国后承受了很大压力。英国报纸和宫廷对国王乔治三世花了这么一笔巨款而毫无所获大为不满。马嘎尔尼闷闷不乐,一直不愿公开他的日记(日记迄今还未出版)。无法交代,只能让他的副手斯当东出面,拖到1797年才完成了一本《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然而“纪实”并不实:斯当东把事情的真相装饰了一番,使它显得更为得体,并不时让古老**保留传说中的某些特点。“纪实”为了不让英国民众失望,还是趋附了欧洲崇拜**的风气,美化了大清国。里面放了不少官样文章。这书在英国广泛流行,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书中对清朝官员的腐败,对民间的疾苦已经作了不少掩饰。这些掩饰是必要的:为了不让崇拜**的欧洲读者过于失望,有必要为**维持一个古老文明的形象;他们也要让决定遣使的乔治三世有所宽慰,即使没有达成目的,到底不虚此行,看到不少好东西,英王英明等等。

  画面表现的是在大运河中牵引英使船只的纤夫们:在营兵火枪手的押解下,在运河边的饭摊上席地而坐,吃几碗稀饭而已,连咸菜也没有。有几段运河水道,民工们实在拉不动船,比步行还慢。英国使节们要求上岸,减轻吃重,兼着也散散步。这样,威廉-亚历山大才画到了一些岸上的情景,差不多已经是一幅乾隆版的《流民图》了。

这种情景和耶酥会士传到欧洲的风清月明景象很不一样。马嘎尔尼失望之余,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人枉为孔子的信徒,他们在本质上同西方人一样,并具有相同的弱点。”
马嘎尔尼使团来北京受到皇上的冷遇,回去后说:来的时候象乞丐,到北京象囚徒,回家路上象流浪汉。但大清国却让英国人垂延三尺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9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73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0#
发表于 2006-5-26 17:00:00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